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丽珍
浙江文明研讨工程效果
·黄灵庚 《吕祖谦全集》
在约会古今浙学名家第二期中,咱们曾谈到南宋时,陈亮和辛弃疾有一段文坛美谈:鹅湖之会。其实,在南宋,还有一场“鹅湖之会”,指的是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办的一次哲学争辩会。
韶光回拨到这一年的6月,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和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初次面临面进行了一场长达三天的学术沟通。作为裁判和调解人的另一人,虽是这场争辩赛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却显得儒雅而低沉。此人正是吕祖谦。
谈及这位驾驭学术风云的人物,既得华夏文献之传,一起又博采诸家兼收并蓄。他与朱熹、张栻并称为“东南三贤”。“在南宋,浙东诸家以吕祖谦为中心,簇拥于其周围,沟通频频,彼此切瑳、研讨,联络甚为亲近。”在参加浙江文明研讨工程的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明研讨中心首席专家黄灵庚看来,南宋浙学的原创地在金华,而吕祖谦于浙学的建树,更是无可代替。
掌管调解“鹅湖之会”
首开书院会讲先河
纵观吕祖谦的终身,自27岁中进士,45岁病故,时间短的终身如流星般灿烂——不只传承了宗族读书、治学和修身的家学传统,在百家争鸣的年代大布景下,渊博学识又具有学术威望和人格魅力的他,在治学、著作的前史中,更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吕祖谦身世名门,宗族人才济济,祖上八代曾出过17位进士、5位宰相。吕祖谦自小潜移默化,加上勤奋好学,既得“华夏文献之传”,一起又博采诸家兼收并蓄,自成我们。将个人坐标放入年代大布景下,命运的齿轮开端滚动。
吕祖谦所在的南宋正是艰屯之际,内患外祸交织纷杂,朝廷摇摇欲坠,但思想界却群星璀灿:朱熹、陆九渊、张栻、陈亮、叶适等我们相继出现。
因吕祖谦早年拜林子奇、汪应辰、胡宪为师,打下“性命义理”之学的坚实基础,之后又长时间与张栻、朱熹,陆九龄、陆九渊兄弟等不同派系的理学家沟通、讲磨,汲取养分,进步、丰厚自己的学术思想,吕祖谦所推重的“吕学”考究务实,更着重学识“经世致用”。总结来看,既会通了朱、陆二家的心、理之学,又熔取了陈亮、叶适的“事功之学”,使各种学说可以谐和、有机地交融。
在黄灵庚看来,吕学的真实构成和表现,“鹅湖之会”是一个显著标志。
南宋淳熙二年六月,为了谐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不合,吕祖谦出头约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碰头。六月初,陆氏兄弟应约来到信州鹅湖寺,两边就各自的哲学观念展开了三天的剧烈争辩。
如果说诸子争鸣将两宋学术推至峰顶,推进各派学者频频沟通的吕祖谦功不行没。
设讲坛开书院
宏扬华夏文献之统
谈及吕祖谦,绕不开的一个当地,便是金华。
古称婺州的金华,具有2200多年前史,还有“小邹鲁”的美誉。邹,孟子的故土;鲁,孔子的故土。“邹鲁”不只是大儒故土,也是儒学的发源地,现在已成为孔孟之道的代名词。金华“小邹鲁”的由来,就与吕祖谦有关。
一方面,吕祖谦便是金华人,而另一方面,作为明招讲院的兴办者,又在金华开设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丽泽堂,可谓金华史上“最牛校长”的吕祖谦,在“教育界”干了不少大事。
吕祖谦因守墓来到金华武义明招山。彼时的武义是一处阻塞的山区盆地,也是个静心做学识之地。就在明招寺的粗陋偏房里,吕祖谦开设了讲坛。
传闻吕祖谦在金华讲学,浙东郡县的学子们力争上游前来听课,顶峰时近300人;一年后,为母服丧期满的吕祖谦收到“太学博士”任命状,关上了明招讲院的大门。
之后,已成为学术思想界“执牛耳者”的吕祖谦在金华兴办且掌管丽泽堂,编写读本为学子教授习文,招引了各地学子景仰前来学习。
1173年,吕祖谦来到明招寺开坛讲学。陈亮、陈傅良、薛季宣……群贤毕至,相继来访、沟通、讲学,常常一聚便是半月,而地处荒野的明招讲坛一跃成为了几百年当之无愧的“百家讲坛”。
跟着南宋政治、经济、文明中心南迁,以吕祖谦为代表的浙学,经授徒讲学、师友论道应运而生。
“陈亮、薛季宣、陈傅良、叶适……都是吕祖谦的讲友、门人和私淑弟子。浙学在南宋孝宗、光宗时期,别出心裁,足以与朱熹闽学、张栻湖湘之学、江西陆九渊心学等学派颉颃上下。”黄灵庚说,这构成了南宋之后近千年来的我国学术格式,引发百舸争流、千帆竞驶的繁荣景象。乾、淳今后,浙学的学脉、学理都有改变,但追溯源头之一即在吕祖谦创始的“吕学”。
倡行“懂事实践”
饯别“实干兴邦”
从生命的体会来说,吕祖谦是不幸的,阅历了妻子逝世、儿子夭亡、母亲离世等多重冲击,特别41岁时又患上“风痹”症,连日常日子都难以自理,但他仍读书不辍,编撰《读诗记》《大事记》等书,直至逝世前几天,还支撑着病躯修订。朱熹称誉吕祖谦:“其翻阅论著,固不以一日懈。”
黄灵庚牵头收拾《吕祖谦全书》,惊叹于一个仅有45年生命的个别,留给后世的各类文献达二十七种,编写的文字多达2400多万字,令人拍案叫绝。
不过,治学著书的吕祖谦并非是不问世事的文弱书生,他关怀体恤民意,有着一腔政治热心和志向。
在这一点上,作为“相爱相杀”的老友,朱熹和吕祖谦有着鲜明对比。在朱熹看来,立德、建功、立言不行并兼,他以为著书立说,传之于后,名垂青史,比立德、建功更为重要。就个人来说,出仕“乃不过为儿女饥寒之计”。
反观吕祖谦,曾多次竭力劝朱熹任职,多是从朝廷、国家利益考虑。而当他在任时,不管是京都的秘书省秘书郎、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反省官等职,都是想着如何进尽善言,感动君心,寻求机会为国家朝廷效忠。
面临随时有倾覆灭顶之灾的南宋朝廷,吕祖谦敏锐地察觉到症结所在,借替张栻代笔作乞免丁钱奏状之际,大揭孝宗皇帝的“逆鳞”,敢说别人所不敢之事,照实暴露了严州民间惨状。吕祖谦倡行“懂事实践”,经过不断学习,获取常识,分辩事理,而且把常识落在实处,事理要在自己的行动上表现,学以致用。而这相同也是“吕学”求实务真、修己及人的生动表现。
吕祖谦是锐意进取的,他重视政治,勇于担任,留给后人的不只是“经世致用”的精华,更在于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忠诚饯别。
约会古今浙学名家·吕祖寻访打卡点
金华武义明招讲院
金华武义吕祖谦宗族墓
“转载请注明出处”